管理学院开展“寻根·引领·传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撰稿人:华涓发布者:庾添发布时间:2025-07-11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7月5日至8日,管理学院管理红E支队以“寻根—引领—传承”为主线,走进无锡第一党支部、荣毅仁纪念馆、吴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地,开展“薪火E相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循着历史足迹,探寻红色记忆与文化底蕴,在实地探访中汲取精神力量,让革命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寻根·受教:触摸历史温度,追寻信仰火种

在梁溪的公花园内,无锡第一党支部旧址静静伫立,斑驳的木门后沉淀着1925年的红色记忆。从展柜中泛黄的入党申请书,到秦起烈士的英勇事迹,再到无锡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生动展现了党的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实践团成员们专注聆听、驻足凝视,透过泛黄的历史照片和珍贵的文献资料,体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开拓精神。

走进荣毅仁纪念馆,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实业报国”、“心系桑梓”、“中信岁月”和“国之栋梁”主题展区。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让实践团成员们沉浸式地了解到这位杰出民族工商业代表不平凡的一生:他继承父志,实业救国;顺应时代,公私合营;高瞻远瞩,改革开放;心系桑梓,情系教育。成员们真切领悟了荣毅仁同志“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内涵。

在第一面国旗升起处,成员们面向鲜艳的党旗庄严宣誓;在秦起烈士铜像前重温入党誓词。阳光洒落,映衬着他们坚定的神情。这一幕,既是对革命先辈精神的追思与传承,也彰显着新时代青年接续红色血脉、践行使命担当的决心,让红色信仰在铮铮誓言中愈发炽热。通过追寻红色足迹,成员们汲取了红色初心。

重温入党誓词

引领·明责:聆听英雄故事,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团行程渐入尾声,成员们抵达最后一站——吴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展厅内,陈列着20余件历史文物、500多张珍贵照片以及4000余封学生书信。每一件斑驳的旧物,都在无声诉说着一位永不下“战场”的新四军老战士——吴成的光辉一生。战争年代,他浴血疆场,成为“独臂英雄”;和平时期,他将宣讲爱国主义视为新的“主战场”,69年矢志不渝,累计开展8000余场教育报告、覆盖听众500余万人次。吴老的事迹令实践团成员无不肃然起敬。

随后,实践团邀请吴成30多年老邻居,有“滨湖区最美志愿者”之称的袁来旺老人进行红色宣讲。袁老结合亲身抗战经历,分享那段烽火岁月中刻骨铭心的记忆。他殷切寄语大学生,要强化革命传统与红色文化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聆听英雄故事,对话新时代榜样,实践团成员深受震撼与启迪:他们,是信仰如磐的革命意志传承者;他们,是初心不改的革命文化传播者;他们,更是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传递者。作为实践团的成员,我们当以吴老、袁老为榜样,传承革命薪火,强化使命担当,将那份“一生只为传火炬”的赤诚信念,代代相传,讲给下一代听。

袁来旺为实践团成员分享亲身抗战经历

传承·践行:执笔书写敬意,续写红色担当

实践团成员将连日红色理论学习的积淀,转化为一系列深情而坚定的爱国实践。7月8日清晨,吴成革命教育基地迎来了20余名小学生。实践团成员们用生动的话语,将珍藏信件背后的红色故事娓娓道来。孩子们围聚聆听,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崇敬的光芒——红色精神,在这一刻悄然传递。

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讲解基地历史

在“给吴成爷爷写封信”的环节,小朋友们铺开信纸,认真书写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与决心。有的画上鲜艳的红领巾,以一抹炽热的红色表达心意;有的写下“我要当像您一样的英雄”的稚嫩誓言,字迹虽显青涩,信念却满是坚定。

活动尾声,实践团运用AI智能体技术,模拟吴成口吻为孩子们“回信”。当音响里传出“看到你们守护红领巾的模样,就知道革命精神从未远去”的温暖回应时,孩子们眼睛瞬间发亮。激昂的旋律中,革命精神的种子已在幼小的心田悄然生根。

最后是激动人心的密码破译课,小朋友们被分为编码组和解码组。随着摩斯密码表分发到位,解码组的孩子紧盯点横符号,全神贯注地破译。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密文成功显现,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童心向党礼赞祖国

此次三下乡活动,无锡职业技术大学管理红E支队以吴成革命教育基地为依托,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实践形式,让红色思政教育焕发新生机。从历史寻根到精神引领,再到青春传承,革命精神在一次次讲述、互动与书写中,跨越代际,薪火相传。这不仅是革命精神的有效传递,更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路径,如同在育人的沃土上,浇灌培育出一朵鲜艳的红色之花,灼灼其华。

活动合影

(管理学院  撰稿:华涓;摄影:综合;审核:丁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