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非遗技艺遇上现代健康浪潮,一片古老的东方树叶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时代活力。在“体重管理年”倡导背景下,6月28日至7月1日,校融媒体中心“记”非遗实践团的同学们来到杭州西湖龙井核心产区挖掘传统茶艺中蕴含的现代健康密码。
解码健康基因,触摸千年茶脉
实践首站是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五个主题展厅脉络清晰,系统勾勒出中国茶的千年发展轨迹;“茶与健康”板块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体验,让科学知识不再枯燥,体感互动大屏前人头攒动,成员们跟着跳起活力操,在运动中加深对茶叶健康成分的了解。
“茶叶蕴含着大自然赐予的养生智慧。”西湖龙井讲师马荷莎的现场科普介绍了优质茶叶中所富含的黄金成分——具有抗氧化能力的茶多酚、能舒缓情绪、减压的茶氨酸和提神醒脑的咖啡碱;品鉴环节,同学们闭目轻嗅,细细啜饮,“舌尖的苦涩与回甘交织,周围是茶叶的清香,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放松。”实践团成员杨雪晴感叹道,“感觉整个人身心都沉静了下来。”
守护健康之源,传承非遗匠心
西湖龙井的健康价值,离不开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绿茶制作技艺”。在上城埭村,实践团拜访了非遗传承人俞子良和俞华平,父子两眼中始终闪烁着对龙井茶深沉的爱。俞华平说,非遗传承,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 恰到好处的手工炒制,既能有效钝化导致苦涩的酶活性,又能最大程度激发茶叶的香气,同时控制干燥程度,锁住茶多酚、茶氨酸等有益成分的活性。
成员们还遇到了浙江省龙井茶炒制技能大赛“青年炒制能手”陈亚荣等人,他们坦言“一开始只是抱着学学的心态,后来是真爱上。” 如今,青年人们正在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实践团了解到,西湖龙井茶园周边村里的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设了茶艺课。孩子们在识茶具、学礼仪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着茶文化的熏陶。
赋能健康产业,“炒”热龙井未来
据实践团调研,为了保护西湖龙井这块金字招牌,确保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后继有人,杭州市西湖区政府投入了巨大精力,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免费开设炒茶培训班,年均培训茶农百余名,并设有专项津贴。
茶企的加入也为产业繁荣搭建了平台,杭州水印满觉陇炒茶中心负责人张建刚听说实践团专程来学习茶文化,亲自带成员们参观了炒制工坊,介绍了承办的西湖龙井斗茶大赛。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点燃极速炸金花_电子游戏平台-【app*下载】老百姓对传统炒茶技艺的热情。
乡村是产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文化传承的沃土。上城埭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杜旭琪表示,村里一直在积极开发茶旅融合发展,现在已建成70多家茶楼和民宿,一年接待约30万游客,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村里还与多家高校合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口袋富了,脑袋也要富起来,要让村民在享受发展红利的同时,也能有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次实践彻底改变了我对茶的认知,”成员依热凡江感慨道,“以前只知道喝茶好,现在才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和手工炒制背后的艰辛。”带着收获与责任,实践团更加坚定了成为传承非遗匠心、传播健康理念践行者的决心,努力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注入青春活力,为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融媒体中心 撰稿:梁静怡、林桠冰;摄影:范仁济、谷欣蓓;审核:魏艳)
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
观察手工炒制和机器炒制茶叶区别
茶农科普茶树养植
拜访非遗传承人